传媒聚焦|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传承优秀办学传统 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
纵观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大国崛起之路,科学技术为其飞速发展提供关键支撑的轨迹清晰可见。科学技术跃进的核心要素端赖于国际化高层次人才,而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源于国际化一流大学。一个国家如果未能办好国际化一流大学,就永远无法自主地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那么,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饭碗”也就永远掌控在其他发达国家手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日益走进国际舞台的中央,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懂世界、懂本国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也只有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才能够用世界的眼光统揽全局,引领世界的战略发展。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长期靠别的国家培养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着手培养,才能真正了解本国发展的难题,帮助国家真正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现在是时候、也有条件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当前,国家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统筹部署,极大激励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肩负起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使命担当,为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探索新路径。
一、传承世界学府香港中文大学的优秀办学传统,以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践行香港融入国家总体发展
近十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制度优势、香港“一国两制”优势,以及立足深圳的“双区”建设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艰苦创业,持续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学校现建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6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在校学生10000余人,连续四年居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软科排名第一位。学校充分发挥深港两地联动合作的独特区位优势,在人才引进、书院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勇于探索,为深港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树立标竿。原港区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亲临大学指导,港区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经常关心指导学校建设,前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四次亲临学校调研与鼓劲,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上任的第一场演讲就在我校。三位香港前特首及现特首均把我校列为大湾区合作发展的最佳样本,称之为“践行‘一国两制’的成功范本”,办学成就得到了教育部、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国合作办学高校的佼佼者和深港合作的成功样板,为实施教育强国战略作出了贡献。
二、遵循国际化大学办学规律,探索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体制机制与办学模式
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需要真正采用国际规则,办好开放式的国际化大学;需要瞄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前几所大学,但也不是照搬照抄;需要尊重国际化大学的办学规律,尊重科学和科学家,培育一流人才培养与成长的环境氛围。同时,也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一流人才都具有坚实的中华文化基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基因,能自觉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作贡献。
(一)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
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办学要求,学校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由理事会任命,是学校首席学术及行政主管。学校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邀请香港和广东两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担任理事,负责决策和部署学校发展方向及重大事项,支持校长依法依规自主办学。学校设置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资源配置委员会等重要组织,全面规划、决定及监督学校各项工作,保障学校的各方面建设保持国际认可的水准。学校管理团队及学术队伍秉持“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初心使命,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十多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学校的建设发展,持续营造高效、敬业、充满创业情怀的工作氛围。学校兼顾国际化、国内财务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每年向理事会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学校根据面向世界各国招聘师资的基本规则,在履行人事聘任时与每一位员工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员工手册》,严把入口关,也对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行为规范做出清晰规定,如“未能遵守国家、省、地方政府的行政法律、法规和/或相关规定”及“腐败”均属违纪行为。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完善的师德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严惩师德失范违规等行为。
(二)以世界顶尖大学为标杆凝聚全球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面向全球遴选顶尖师资,引进教授的标准参考世界排名靠前的20所著名大学。为保证国际化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学校制定科学合理、激励有效、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如参照国际学术体制,制订《学术人员任命、终身及晋升评审的制度、规定和流程》制度。学术人员按终身序列、研究序列、教学序列三大序列划分。每个序列的员工都有晋升通道和评价机制。学校每年进行绩效考评和薪酬调整,绩效考评的得分与薪酬调整挂钩。截至2023年8月,学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6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中国、美国及加拿大等多国院士30余名,国家级人才70余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大学学习、工作经验,是一批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重点学科领域的教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例如,金融经济领域到岗全职教授120余名,从数量和质量上均可与世界上任何高校相匹敌。
(三)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建设一批新兴交叉重点优势学科
学校深入细致调研大湾区及国家的需求,以及学科发展的国际趋势来设立学科。学科建设按照“突出重点、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思路,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学、材料与能源、经济金融、音乐艺术与文化等领域。学科组织采取扁平化管理,只设立学院和专业,不设系这一级管理,鼓励跨界创新,提高了管理效率,坚持基础学科与新兴应用学科两头牵引,带动整体发展。目前已经设立30多个研究院、26个本科专业、39个硕博研究生项目。经济金融、数据科学、生物医学、材料化学四个重点学科的建设已渐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部分学科为华为、腾讯等企业解决关键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四)全方位营造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环境
学校采用国际化教学体系及教学质量评审体系,依据国际化标准引入境外原版教材和国际通用新版教材,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制订清晰的授课计划、学生学习效果量化指标和评核标准,采用效果为本(Outcomes-based Approach,OBA)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严格坚持学院、专业、课程三个层面的外部评审制度,坚持教学质量为首(尤其是本科生教学)、教育科研相结合的平衡学术体系,录取生源质量稳定在全国前列。学校积极开拓国际交流,目前已经与138所世界名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关系,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41个,分布在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本科在校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占比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许多学科学生可以学习世界名校的研究生、博士生课程。例如,学校与海外高校联手打造各类顶尖国际交流平台:境外暑期项目、境外交换/交流项目、“3+1+N”本硕或本博连读项目及“3.5+1.5”本硕连读项目、“4+N”本硕连读计划或博士研修等,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海外项目中启发思维、走向世界。学校自2016年开始接收境外交换生,先后有来自31个国家的45所境外合作院校学生来校交流学习。学生的毕业去向质量水平居全国前列:本科毕业生中有超过70%继续深造,其中有70%入读世界排名前50的知名院校;毕业生中超过60%选择在深圳、香港、广州等地工作;选择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薪酬水平、社会满意度等各项就业指标均居全省高校前列。
(五)实施全人教育,落实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全人教育。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创造灵活自由、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侧重培养其深度学习、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学贯中西、会通古今、融合文理”的理念培养学生成为兼具中国文化传统与国际视野、具备独立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让学生传承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学校实行书院制,已开设逸夫、学勤、思廷、祥波、道扬、厚含等7间书院。书院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提供形式众多的教育机会,以“学、思、践、悟”的培养方式,打造集生活、学习、社交为一体的书院社群空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融合交流及言传身教之中得到更加深刻的熏陶和教化。学校采用世界知名的香港中文大学通识课程体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坚持四年必修。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学校还充分发挥艺术育人的作用,举办驻校艺术家活动、春山雅聚系列讲座、校级音乐会(每年一届)等,使文化艺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六)健全科研创新体制机制,服务大湾区产业发展
学校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重优势,从科研体系构建、人才引进评定政策、重大成果布局培育、科研环境优化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深度融合。教授得益于学校实施的“9+3”薪酬制度,每年拥有3个月的自由支配时间以承担科研项目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增进与社会、产业的交流,引导科研发展方向。同时,学校还设立灵活的科研启动模式并给予经费支持,结合产业资金投入,促进科研团队的孵化和培育;在依法进行项目管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让教授在宽松、自由、合法合规的环境中开展科研工作。科研考核鼓励科研人员主动、自由选择研究方向,进行原始创新,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建立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完善教师交换共享机制。目前,学校已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了70个国际一流科研平台、10多个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共承担各级机构、各类企业横向合作项目1000余项,总经费近22亿元。
三、坚定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持续为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
提升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能力与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学校未来十年的战略发展目标。学校将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战略部署引领下,充分用好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优势,继续深化合作,开拓创新,瞄准世界一流大学,服务于国家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一)继续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优势,为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2023年2月2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香港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补充协议》,在扩大办学规模、拓展科研创新、促进港深合作等方面提供支持,为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推动深化合作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启新篇章。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两校紧密合作,按照共同打造“一个品牌、两个校园”的新型管理理念,进一步实现两个校园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共享。
(二)继续发挥深圳区位优势,集聚国际一流人才破解“硬技术”难题
大湾区及合作办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吸引国际一流人才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破解“硬技术”难题。学校将加快筹建国际数学中心、微电子学院等,充分发挥深圳科技创新之都、活力之都的优势,吸引更多更高层次的海外拔尖创新人才荟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以民间身份建立战略智库,创办世界知名的公共政策学院,培养国际视野的公共政策管理人才,并对周边地区、东南亚地区发挥辐射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多元化发展探索成功之路。
(三)更加注重人文艺术教育,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ChatGPT诞生以后,世界教育界势必在十年里发生巨大转型。我们将坚持在人才培养中强调艺术涵养的熏陶,强调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强调一流领导人才的情商、表达和直觉,以期在未来十年高等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中争取主动并走在前列。
“六十春秋融合东西创世界学府,十年奋斗薪火相传育国家栋梁。” 2023年,香港中文大学迎来了创校六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即将在2024年春天迎来创校十周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一如既往地秉持香港中文大学的优秀办学理念,深深扎根于深圳这片创业热土,打造拥有优质生源、卓越师资、强大的科研动力、众多国际合作伙伴、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认可和好评的中外合作办学典范,以坚定步伐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徐扬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 转载自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刊登于《教育国际交流》2023年第5期